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管理与领导、比较教育学。
15899968286
phb88@126.com
1995.9——1998.6月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攻读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方向为比较教育学,导师为杨汉清;
2001.9——2004.6 在我校教科院攻读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课程理论,导师为黄甫全,2004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1998.7——2001.9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从事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学报编辑等
工作;
2004年7月起在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工作,同年晋升
副教授,担任硕士生导师;
2009年11月晋升教授;
2013年5月担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法律。
博士:《教育政策研究专题》(待开)
硕士:《比较教育管理》
本科生:《法理学与教育法》、《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管理》、《教育督导学》、《教育政策学》
1、主持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广州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改革状态的调查研究”, 课题编号:06YZ419,科研经费:1.5万元(2006.9–2007.9)。
2、主持华南师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办公室求实工程项目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课程领导” 专题资源,科研经费:1万元(2004.12–2005.12)。
3、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心理学项目“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教育管理学理论考察与建构” 课题编号:08SJY011,(2008.10–2010.12)。
4、主持广州市社科联课题2007年资助课题“教育管理的文化路向”, 编号:07skty36,科研经费:0.5万元(2007–2008)。
5、主持华南师大教务处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科研经费:0.3万元(2006-2007)。
6、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广州市流动人口子女高中阶段入学与高考升学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Y20,经费:1万元
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2011年规划基金项目“儒家关系主义视角下教育领导伦理困境及使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YJA880079,经费:9万元。
8、主持2012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骨干教师能力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2C001,经费:40万。
9、主持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组织开展广州市青少年科技素质调查(经费),项目批准号:13B001-02”,经费:10万。
10、主持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公管学院承担2012-2013年2158科技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作(经费)”,项目批准号:13B032,经费:15万。
11、主持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青春期性教育进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项目批准号:14B006,经费3万。
13、主持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广州第二批科技骨干教师培养对
象能力提升计划”,编号:14B028-02;经费29万元。
14、主持广州贵阳中小学科技教育交流合作计划;编号:14B028-03,经费:8万元。
15、主持2013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儒家文化背景下研究生学术现状调查及学术规范研究”,编号:2013JGXM-MS19。经费3万元。
1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2014年规划基金项目“儒家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领导美德范畴与制度规约”,编号:14YJA880055,经费10万元。
17、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2015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竞赛代表队外出参赛的组织保障项目”,编号:2015-389 ,经费30万元。
18、主持2016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广州市中职学生科技创业能力行动》,项目编号2016-277,经费12.33万元。
19、主持2017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广州市中高职学生科技创业能力提升行动》,编号:2017-536,经费10万。
20、主持2017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中小学科技素质教育实施“互联网+”行动》,编号:2017-535,经费:10.3万
21、主持华南师范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培育项目“教育政策制定的责任伦理与中国特色的科学制定程序研究”,经费10万。
(一)论文
2018年(10篇)
1、彭虹斌.“利益共创”的时代诉求及其德育途径[J].我校学报,2018,(1).
2、彭虹斌从精养到泛养——少子化背景下儿童教养模式的配套教育改革策略[J]. 人口与社会,2018,(1)
3、彭虹斌.教育政策制定的责任伦理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2).
4、彭虹斌.规范论视野下中小学校长制定道德规范的原则与评价标准[J].教师教育论坛,2018,(2).
5、彭虹斌.责任伦理视域下中小学校长道德责任研究[J].教育导刊,2018,(7).
6、彭虹斌.教育政策执行的道德责任及实现[J].教育导刊,2018,(5).
7、彭虹斌、梅耀云.中职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突破——以粤东西北地区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3).
8、杨玉佩、彭虹斌.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科学探究的实践研究[J]. 课程教学研究,2018,(7)
9、彭虹斌.我国教育督导机构设置、职能与改革趋势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8,( 3).
10、彭虹斌、彭烨.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理想人格及完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6).
2017年(8篇)
1、彭虹斌. 教育理论、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三者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7,(6).
2、彭虹斌.学校管理视域下领导德性的功能与限度[J].教师教育论坛,2017,(3) .
3、陈曦、彭虹斌.校长美德对组织学习、组织氛围的影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6).
4、吴坚、彭虹斌.斯坦福大学通识课程特色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5、毕进杰、彭虹斌.核心素养”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支持系统[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
6、彭虹斌.从等差之爱到平等之爱——中国市民社会背景下的伦理转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7、蒋亚辉、彭虹斌、毕进杰.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现状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教育导刊,2017,(7).
8、彭虹斌.中国人口潜在危局及其教育改革对策[J] 教育导刊,2018,(12).
2016年(4篇)
1、彭虹斌. 中小学生道德信念的现实意义及培育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6, (2): 82-87
2、彭虹斌.香港中小学科技特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6,(9).
3、彭虹斌.全面二胎后的生育率预测与人口学研究的启示 —兼与翟振武教授商榷[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学报,2016,(4).
4、杨玉佩,彭虹斌.科学活动对学生探究技能培养的质性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科技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专刊。
2015年(11篇)
1、彭虹斌. 学校道德领导的内涵与研究范畴 [J]. 教育科学研究 , 2015, (1): 1-11
2、彭虹斌. 教育领导的德性范畴与培育途径[J]. 教师教育论坛. 2015(03).
3、毕进杰, 彭虹斌. 论高校学风建设中“内励外控”机制的建立 [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2).
4、毕进杰, 彭虹斌. 论文化视角下学校教育政策执行研究范式的建立 [J]. 钦州学院学报 , 2015, (3).
5、毕进杰, 彭虹斌. 缔造高校和谐行为文化增强凝聚力——基于广州市C学院行为文化的调查 [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1).
6、彭虹斌. 比较教育中的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J]. 湖北社会科学 , 2015, (4)
7、毕进杰, 彭虹斌. 学校教育政策“太极图”执行模式的机理分析 [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2).
8、彭虹斌, 陈治蒙. 研究生学术行为与儒家关系主义之间的关系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2).
9、彭虹斌. 儒家文化背景下文科类研究生学术道德困境与出路——对一所高校3个学院的质性调查 [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 1-11.
10、彭虹斌, 李婕. 教育科学理论:任务及其类型 [J].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15, (4).
11、杨玉佩, 彭虹斌. 科学课堂培养人文素养的实践策略探究——以“金鱼”为例 [J]. 课程教学研究 , 2015, (11).
2014年(9篇)
1、彭虹斌. 20世纪比较教育学者的历史方法论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4, (4).
2、彭虹斌. 新课程改革中的政策工具选用研究 [J]. 教育科学研究,2014,(2).
4、彭虹斌. 教育领导的亲疏差序与社会公正压力悖论研究 [J]. 教师教育论坛 , 2014, (1).
4、余仙梅, 彭虹斌. 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与制度的关系探析——以广州市H中学为例 [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4,(2).
5、李曦东, 彭虹斌. 香港科技创新特色学校的科技课程研究[J]. 课程教学研究 , 2014, (5).
6、彭虹斌. 关于教师实施新课程政策的调查与反思 [J]. 教育导刊 , 2014, (6).
7、彭虹斌. 美国《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对无家可归学生援助评述[J]. 外国中小学教育 , 2014, (9).
8、彭虹斌. 科技特长生高中入学政策研究 [J]. 教育导刊 , 2014, (9): 1-11.
9、彭虹斌. 作为政府下属机构的公立中小学法律地位研究 [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 2014.
2013年(5篇)
1、彭虹斌.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2).
2、彭虹斌.布局调整后乡镇中心学校管理研究——以湖北省H市L镇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2).
3、彭虹斌.道德人格形成的实践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2013,(2)
4、彭虹斌.教育领导面子的道德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6).
5、彭虹斌.美国“力争上游”政策对各州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J].外国教育研究2013,(10).
2012年(9篇)
1、彭虹斌.流动人口子女高考升学政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2,(06).
2、彭虹斌. “文化人”假设与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2).
3彭虹斌.中英择校文化比较:人情伦理与法制公平[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02).
4、彭虹斌.U-S合作的困境、原因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2,(02).
5、彭虹斌. 彭虹斌.新课程政策软性部分执行问题及出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6、彭虹斌.工党执政期间英国义务教育投入政策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07).
7、彭虹斌.学校道德领导困境及规范构建——儒家关系主义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5).
8、彭虹斌.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载体与分类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2,(10).
9、彭虹斌.基层农村新课程改革状况调查——基于湖北省H市A镇的历史人类学调查[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2011年(8篇)
1、彭虹斌.从大学自治到大学自主管理——西方大学管理传统的现代更新[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2、彭虹斌.基于就近入学政策的学校选择权发展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08).
3、彭虹斌.英、美、加三国学校道德领导研究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1,(04).
4、彭虹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公立中小学法律地位比较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5).
5、彭虹斌.三代政策执行模式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5).
6、彭虹斌.论教育理论的文化意蕴湖南师范[J].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3).
7、彭虹斌.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困境、原因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2).
8、彭虹斌.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考察——基于湖北省洪湖市A镇的历史人类学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1,(02).
9、袁慧芳,彭虹斌.基于分布式领导的教师领导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08).
(二)著作
1、彭虹斌.新课程经验化[M].东高教出版社,2006.
2、彭虹斌.教育管理学的文化路向[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彭虹斌.流变与博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2001年10月参加了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
2、2003年10参加了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的两岸三地课程研讨会;
3、2003年9月参加了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
4、2005年8月参加了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
5、2006年9月参加了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6、2006年11月参加了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会会第十三届年会。
7、2007-2013年分别参加了中国教育分会的比较教育年会、教育管理分会的学术年会、教育政策与法律年会
8、2008-2018年,每年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的学术年会、教育政策与法律年会等。
1、彭虹斌.从“实体”到“关系”——论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J].教育研究,2006,(1).
2、彭虹斌. 中小学生道德信念的现实意义及培育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6, (2): 82-87
3、彭虹斌.基于就近入学政策的学校选择权发展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08).
4、彭虹斌.教育政策制定的责任伦理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2).
5、彭虹斌.新课程经验化[M].广东高教出版社,2006.
2、彭虹斌.教育管理学的文化路向[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彭虹斌.流变与博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