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其中报考教育管理专业领域者需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不超过7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分为三大类课程,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类课程、教学专业技能类课程、教育教学管理类课程,每类选修课至少选修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件。
五、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学生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方向相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件:
教育管理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项目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主讲 教师 | 学期安排 | 考 试 | 考 查 | |
学 位 基础课 (12学分) |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 48 | 2 | 学校 安排 | 第1学期 | √ | ||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Political Theories (includ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 48 | 2 | 学校 安排 | 第1-3学期 | √ | |||
教育原理 Educational Theory | 48 | 2 | 学校 安排 | 第1学期 | √ | |||
课程与教学论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 48 | 2 | 学校 安排 | 第2学期 | √ | |||
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 48 | 2 | 学校 安排 | 第1学期 | √ | |||
心理发展与教育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 48 | 2 | 学校 安排 | 第1学期 | √ | |||
专 业 必修课 (12学分) | 教育管理学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36 | 2 | 赵敏 | 第 2 学期 | √ | ||
教育测量与评价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 36 | 2 | 胡中锋 | 第 2 学期 | √ | |||
教育组织行为研究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 36 | 2 | 戴健林 | 第 3 学期 | √ | |||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 36 | 2 | 龙君伟 | 第 3 学期 | √ | |||
教育领导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 36 | 2 | 刘志华 | 第 3 学期 | √ | |||
高级统计技术 Advanced Statistical Method | 36 | 2 | 王磊 | 第 3 学期 | √ | |||
专 业 选修课 (6学分) | 专业理论知识类课程 | 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 18 | 1 | 彭虹斌 | 第 4 学期 | √ | |
美国基础教育管理 改革研究 Reform on Manage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USA | 18 | 1 | 李阳琇 | 第 4 学期 | √ | |||
教学专业技能类课程 | 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about Classroom Teaching | 18 | 1 | 蔡灿新 | 第 3学期 | √ | ||
教师信息素养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 18 | 1 | 王巍巍 | 第 3学期 | √ | |||
教育教学管理类课程 | 中外学生事务管理比较 Comparison of Sino-foreign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 18 | 1 | 刘剑玲 | 第 4 学期 | √ | ||
课程管理 Curriculum Management | 18 | 1 | 吴玫 | 第 4 学期 | √ | |||
教育实 践研究 (6学分) | 实践案例研究 Practice Case Study | 36 | 2 | 专业 指导组 | 第2-4学期 | √ | ||
Reflection on Educational Observation | 36 | 2 | 专业 指导组 | 第2-4学期 | √ | |||
教学专题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Topic | 36 | 2 | 专业 指导组 | 第2-4学期 | √ |
教育管理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 文献名称 | 作者或出版社 | 文献类别 |
1 | 《正义论》 | [美] 约翰·罗尔斯 | 著作 |
2 | 《胡适文选》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著作 |
3 | 《管理学》(第11版) |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 著作 |
4 | 《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第7版)》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5 |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8版) | [美] 罗伯特·G·欧文斯 | 著作 |
6 | 《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7 | 《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8 | 《政治、市场和学校》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9 | 《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10 | 《变革的挑战——学校改进的路径与策略》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11 | 《让学校改革卓有成效——实质性变革的新型伙伴关系》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12 | 《21世纪的大学》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13 | 《美国现代大学的崛起》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14 | 《成功大学的管理之道》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15 |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种管理的趋向》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16 | 《人力资源管理》(第12版) | [美] 加里·德斯勒 | 著作 |
17 | 《组织诊断——方法、模型与过程》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18 | 《中国教育史研究》(七卷本)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19 | 《中国近代教育资料汇编》(十卷本)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著作 |
20 | 《剑桥中国史》(第1-15卷) | [英] 崔瑞德、[美] 费正清 | 著作 |
21 | 《中国管理思想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22 |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2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23 | 《传习录》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著作 |
24 | 《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第2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著作 |
25 |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26 | 《学校管理的经济分析》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27 | 《教育全成本核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28 | 《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著作 |
29 | 《学校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30 | 《社会研究方法》 | [美] 劳伦斯·纽曼 | 著作 |
31 |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 陈向明 | 著作 |
32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胡中锋 | 著作 |
33 |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导论》 | 胡中锋 | 著作 |
34 | 《教育评价学》 | 胡中锋 | 著作 |
35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胡中锋 | 著作 |
36 | 《自然主义研究——21世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著作 |
37 | 管理世界 | 期刊 | |
38 | 科研管理 | 期刊 | |
39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期刊 | |
40 | 管理学报 | 期刊 | |
41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 期刊 | |
42 | Educational manegement,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 期刊 | |
43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期刊 | |
44 | Journal of school leadership | 期刊 | |
45 |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 期刊 |
教育管理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教育管理学 | 课程编号 | 023001 | |
课程负责人 | 赵敏 | 教学成员 | ||
学时 | 36 | 学分 | 2 | |
课程类别 | 专业必修课 | 授课方式 | 讲授、讨论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代表人物的著作和主要思想; 2、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了解国内外教育管理变革实践的现实问题; 3、学会用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现实中的教育管理问题
| ||||
课程内容 绪论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研究 教育管理的原理与理念研究 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研究/国家教育公务员源起/管理/中外比较 教师管理研究/教师道德/教师责任/教师权利/教师利益 学生管理研究/学生德育管理/学生纪律管理/学生权益维护 教育体制之一: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研究/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结构的变迁与发展/中西比较 教育体制之二:教育制度研究/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国际比较; 国家教育宏观管理主客体关系研究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改革 教育管理权力研究 各级各类教育行政组织的管理行为研究 教学工作管理研究 教育领导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研究 教育管理论文的写作研究 | ||||
考核方式 | 论文、课堂讨论与展示
| |||
参考书目 | 1、《教育管理学》,孙绵涛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美】Fred C. Lunenburg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教育管理学:理论 研究 实践》,韦恩 K 霍伊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赵敏、江月孙.学校管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课程编号 | 020220005 | |
课程负责人 | 胡中锋 | 教学成员 | 王磊 吴玫等 | |
学时 | 36 | 学分 | 2 |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授课方式 | 讲授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能解决教育测评中的现实问题,为教育管理科学化服务。 教学要求: (1) 掌握教育测评的统计基础 (2) 掌握教育测量理论与运用 (3) 掌握教育评价方法与运用
| ||||
课程内容: 教育测评的统计基础 教育测评概述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测量结果的整理与转换 高考改革研究 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 | ||||
考核方式 |
l 上课期间根据要求提交1篇小作业和1篇大作业,结合考勤综合评分。
| |||
参考书目 | 1.B.S.布卢姆.教育评价.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陈玉琨.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戴忠恒.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丁朝蓬著.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6.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7.肖鸣政.品德测评的理论与方法.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8.张敏强.教育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9.Donald P Kauchak,Paul D Eggen.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Based Methods . Allyn and Bacon ,Boston London Sydney Toronto,1989 10.Guba,E.G.&Lincoln,Y.S.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g Park, CA :Sage,1989 |
教育组织行为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教育组织行为 | 课程编号 | 020220012 | |
课程负责人 | 戴健林 | 教学成员 | ||
学时 | 36 | 学分 | 2 | |
课程类别 | 专业必修课 | 授课方式 | 讲授、讨论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和解释学校组织如何预测、调控学校中主要角色人群教师、学生以及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群体的行为活动规律,并如何藉此最大限度地激励学校成员的积极性。 本课程着重在几个重要板块内容(人性假设、激励理论、学校文化等)体现讲授的深度,或从哲学层面进行人性分析,或帮助学生探究几个重要的激励理论的来龙去脉并拓宽其学术视野,或介绍学校文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热点,着力提高学生提出与分析与本学科密切相关问题的能力。
| ||||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第一讲 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第二讲 研究方法研讨 第二部分 第三讲 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人性假设与激励理论,以国外理论为主) 第四讲 挫折、应激与压力管理 第五讲 中国管理文化心理研讨 第三部分 第六讲 学校文化的构建与提升 第七讲 教师激励 第八讲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人格成长 第九讲 学校领导心理与领导力的提高
| ||||
考核方式 | 课程论文,包括研究设计、文献综述与重要著作读书报告
| |||
参考书目 | 1. (美)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9年版。 2.(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教育组织行为学》(第8版),窦卫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组织行为学》(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5.王海明,《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杨国枢等,《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第1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戴健林,《校本激励:原理与策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8.戴健林主编,《吴江霖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 课程编号 | 023003 | |
课程负责人 | 龙君伟 | 教学成员 | ||
学时 | 36 | 学分 | 2 |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授课方式 | 专题讲座、案例研讨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解决教育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问题的常用技术。学完本课程,学员能够从事教育行政机关、学校组织以及各种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教学要求:要求学员认真阅读指定书籍和案例材料,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案例研讨;理论联系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员有问题意识,培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能力。
| ||||
课程内容 第一讲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讲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 案例讨论一:钱学森之问?中国该如何赢得人才战争 第三讲 工作分析与教育组织的结构设计 案例讨论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成功之道 第四讲 教育组织的岗位胜任特征分析和人员选拔 第五讲 教育组织的薪酬规划和激励制度设计 案例讨论三:教师绩效工资奖励了谁 第六讲 教育组织的绩效管理和组织发展 第七讲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规划 案例讨论四:名师为何成为名师
| ||||
考核方式 | 采用百分制:学生平时的课堂发言、案例讨论占课程成绩的40%,课程论文占课程成绩的60%
| |||
参考书目 | 1.(美)加里•德斯勒 著,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美)哈里森著,龙筱红,张小山译. 《组织诊断——方法、模型与过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美)瑞布(Rebore,R.W.)著,褚宏启等主译.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种管理的趋向.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4.郭继东著.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刘刚,李冬君著.《文化的江山(上下册)》. 山西人民出版, 2009 6.孙柏瑛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
高级统计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高级统计方法 | 课程编号 | 020220015 | |
课程负责人 | 王磊 | 教学成员 | ||
学时 | 36 | 学分 | 2 |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授课方式 | 讲授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量化研究及统计方法的重要价值,掌握常见的统计软件操作方法; 2、掌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的高级应用技术,了解最新常用高级统计方法; 3、理解结构方程建模的原理并掌握常见软件。
| ||||
课程内容 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2、对统计的认识; 3、常见的统计手段和统计软件; 4、回归分析建模方法; 5、探索性因子分析; 6、方差分析及协方差分析; 7、其它高级统计方法; 8、结构方程介绍; 9、结构方程建模基本原理和方法; 10、Lisrel和Amos介绍。
| ||||
考核方式 | 课堂考察与课后任务
| |||
参考书目 |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侯杰泰等.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
教育管理比较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 课程编号 | 020270021 | |
课程负责人 | 彭虹斌 | 教学成员 | 李阳琇等 | |
学时 | 36 | 学分 | 2 |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授课方式 | 讲授、研讨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育管理比较研究是其目在于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和探索各国教育管理的发展,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教育管理的演进、现状和改革,从中寻找初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中的热点问题。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研究生对不同国家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探索教育管理的发展规律,从而深入地认识教育管理中若干研究领域,如学校效能、教育领导前沿、高等教育管理的热点问题、学校法人问题比较、美国教育管理理论运动;了解教育管理几大基本领域中的研究前沿,认识各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特色,吸收世界教育发展中的先进理论、有效方法和新鲜经验。并通过该课程的建设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 ||||
课程内容 1、学校效能。阐述学校效能的基本概念,对英美澳等过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做一介绍, 对该领域三个分支,(1)学校效果研究;(2)有效学校研究;(3)学校改进研究做一介绍,然后对近年学校效能研究的主题做一阐述; 2、学校法人问题比较研究。探讨我国中小学和大学法人的性质,以及存在的问题,对西方国家法人问题做一比较,研究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前景。 3、世界各国过高等教育体制与发展趋势。对西方大学自治的历史做一介绍,研究大学自治与社会、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探讨我国高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4、西方教育领导前沿问题。本讲介绍西方教育领导的几种基本理论,对西方国家教育领导研究现状做一基本分析,展望未来,教育领导研究的方法会进一步多样化,理论也会多姿多彩,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与实践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将继续存在。 5、发达国家课程改革比较。对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做一介绍,重点讲解西方国家的三次课程改革历程,并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做一基本分析。 6、教育政策执行与评估研究。对教育政策执行的三代模式,以及教育政策评估模型做一介绍分析。
| ||||
考核方式 | ||||
参考书目 | • 布什著,强海燕等译(2000):《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乔治.里茨尔著,顾建光译(1999):《社会的麦当劳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安德森:“高等教育管理”,载《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克拉克(1988):“组织的观点”,载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 克拉克著,王承绪、徐辉等译(1994):《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德跨国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 彼得.杜拉克著,刘毓玲译(2000):21世纪的管理挑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施米德莱因(1992):“高等教育中机构研究和规划”,载《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Clark Kerr(1993):《大学的功用〉,江西教育出版社 • 约翰·S·布鲁贝克(1998):《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 约翰·亨利·纽曼(2001):《大学的理想》,浙江教育出版社 • 王承绪主编(1989):《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浙江教育出版社 v 1] (英)雷诺兹|译者:孙河川《世界顶尖级学校--学校效能国际风景线》[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v [2]郑燕祥.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v [3]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v [4]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 第四卷》[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v [5]马克.汉森著,冯大鸣、唐宗清、王立新译.《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v [6]吴清山.《学校效能研究》[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v [7]李剑萍.《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美国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美国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研究 | 课程编号 | 020270022 | ||
课程负责人 | 李阳琇 | 教学成员 | |||
学时 | 36 | 学分 | 2 |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授课方式 | 讲授加讨论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近二十年来美国基础教育管理改革在宏观层面的政策、法律,中观层面的学校投资管理体制,以及微观层面的薄弱学校改造、学校变革、校长在学校改革中的领导力,从而对美国基础教育管理改革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具有较为整体、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对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领域的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 |||||
课程内容
1、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的教育问责 2、美国“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联邦基础教育管理政策的新近变化 3、基于市场的基础教育管理改革和私有化 4、基于标准的基础教育管理改革2 5、学校多样化:磁石学校、小规模学校、特许学校 6、美国基础教育管理中的投资体制改革:新的投资组合模式 7、美国的薄弱学校改造运动
| |||||
考核方式 | 学期论文 | ||||
参考书目 | 1. 【美】卡特里娜·E·巴尔克莱、杰弗里·R·赫尼格、亨利·M·莱文主编,翟静丽、龚欣译. 公立与私立之间—城市学校改革的政治、治理和一种新投资组合模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2. 【加】迈克尔·富兰主编,叶颖 高耀明 周小晓译. 变革的挑战—学校改进的路径与策略【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3. 【美】保罗·希尔、詹姆士·哈维主编,范围 吕杰昕译. 让学校改革卓有成效—实质性变革的新型伙伴关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4. 【美】罗伯特·希斯著,肖晓 王乐荣译. 卓越、公平与效率—校长和政策制定者如何在“三角张力”中求生【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
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 | 课程编号 | 020270010 | |||
课程负责人 | 蔡灿新 | 教学成员 | 蔡灿新 | |||
学时 | 18 | 学分 | 1 |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程 | 授课方式 | 讲授+模拟授课+点评、讨论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内容,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设计从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应具备的技能,以及一堂课从导入、观察、教学实施、重难点分析、复习以及个别辅导等方面应具备的技能。同时,通过学生教学设计方案、同课异构、微课教学展示等途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教学设计实战技能。 | ||||||
课程内容: 专题一 教学设计基础理论与模型,让学生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专题二 备课的技能及实战训练。通过学生备一堂课,然后老师点评,学生互评,让学生掌握一堂课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基本理念,同时掌握现代备课技能。 专题三 说课的技能及实战训练。通过学生对一堂课进行说课,然后老师点评,学生互评,让学生掌握说课的基本程序与理念呈现。 专题四 上课的技能及实战训练,通过学生设计一堂微课并上课,然后老师点评,学生互评,让学生掌握课程导入,课堂观察,重难点分析,复习等多个方面的教学技能。 专题五 评课的技能及实战训练,通过学生对一堂课进行点评,训练学生的评课标准运用及现代评课技能。 专题六 同课异构的技能及实战训练,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呈现同课异构教学微课,老师点评,学生互评,让学生掌握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的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技能与实践技能。
课程考核:学生选择某一课程内容设计一门微课并实地展示,考核学生综合、合理运用各 种教学技能的能力。
| ||||||
考核方式 | 教学设计教案 + 微课授课 + 参与点评表现 | |||||
参考书目 | 主要参考书目: 1、(美)加涅 等著,王小明 等,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方贤忠,教师专业发展的4项基本技能: 备课、说课、观课、评课,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苏鸿 编,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
教师信息素养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教师信息素养 | 课程编号 | 020270007 | |||
课程负责人 | 王巍巍 | 教学成员 | 王巍巍 | |||
学时 | 18 | 学分 | 1 |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程 | 授课方式 | 讲授+情境练习+点评、讨论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师信息素养是专业教育硕士的必修课程,课程围绕信息素养的五个方面,即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教师教学和科研所需的信息技术,明确信息使用的道德准则,使之成为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的一部分,并为教师职业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采用“讲授 + 情境练习 + 点评、讨论”的方式进行,注重与教师教学、工作实际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检索与获取、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利用等多个环节的操作与训练。
| ||||||
课程内容: 专题一 理解信息需求的含义、内容和识别方法;结合中学教师的教学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进行信息需求分析和练习,并点评、讨论。 专题二 理解信息检索的含义、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选择中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检索技能的练习,并点评、讨论。 专题三 理解信息分析的含义、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结合中学教师的教学需求,进行信息分析的练习,并点评、讨论。 专题四 理解信息利用的含义、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结合中学教师的教学需求,进行信息利用的演示和练习,并点评、讨论。 专题五 理解信息道德的含义、原则、要求和注意事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并点评。
课程考核:学生选择某一中学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进行信息需求分析、检索、分析与利用,并给出结果,综合考核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 ||||||
考核方式 | 教案撰写 (作业)+ 模拟授课 + 平时成绩 | |||||
参考书目 | 主要参考书目: 1.《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6 2.《信息素养》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4 3.《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 4.《用技术解决问题——教师信息素养88个情景实例》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3 |
中外学生事务管理比较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中外学生事务管理比较 | 课程编号 | 020270008 | |
课程负责人 | 刘剑玲 | 教学成员 | ||
学时 | 24 | 学分 | 1 |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授课方式 | 专题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专题讲授,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现状; 2.通过小组合作,发散思维,对中外学生事务管理各个方面进行比较,进而探讨促进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完善化的出路; 3.通过个别大学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从管理的理论走到管理的实践中,结合具体高校的现状,进一步发掘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可研究之处; 4.通过这门课,发现中外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研究价值,最终通过课程论文,提出相关的创新点和研究点。
| ||||
课程内容 第一讲:中外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大学学生工作的相关研究 三、中外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的相关研究
第二讲:中外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比较 一、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服务 二、中国:学生工作和学生管理 三、中美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及比较
第三讲:中外学生事务管理机构及队伍的比较 一、中外学生事务管理机构比较 二、中外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比较
第四讲:中外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比较 一、高校学生生活及成长指导 二、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 四、高校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制度及管理 五、高校学生的咨询服务 六、高校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第五讲: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比较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制度保障——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二、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第六讲:高校学生管理实务 一、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对我们的启示 二、中国高校学生会定位与自治性质的思考 三、我校“奖、贷、助、补、减”多元化资助办法的分析及思考 四、美国高校奖助贷学金种类及申请程序——以莱斯大学为例 五、中美学生法律咨询服务的个案分析及比较
| ||||
考核方式 | 课堂表现(30%)+课程论文(70%)
| |||
参考书目 | 1、王秀彦,高春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学生工作丛书》共八册 [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
课程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课程管理 | 课程编号 | 020270009 | ||
课程负责人 | 吴玫 | 教学成员 | |||
学时 | 24 | 学分 | 1 | ||
课程类别 | 选修 | 授课方式 | 讲授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课程管理是指学校课程领导者运用或制定一系列的课程相关政策形成课程管理机制,以发展学校的课程,并推行和结构化其课程相关政策或办法,意图影响并管理全校的课程实务,实现学校的课程目的与企图,以提升教师实施学校所采用的正式意图的学校课程计划的程度。 我国中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大学课程和职业课程都急需相应的课程管理及领导理念和技术。《课程管理》借鉴国内外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课程管理及领导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学校的课程管理概况和运作过程,并适当掌握课程管理和领导所需的若干技术。
| |||||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前言:概念的辨析 第二章 课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课程管理的结构 第四章 课程管理的实施 第五章 课程管理中的角色与责任 第六章 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
| |||||
考核方式 | 平时课堂参与(30%)+ 期末学术论文一篇(70%) | ||||
参考书目 | 1. 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2.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3. (美)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4. (美)坦纳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5. (美)米德伍德等主编,吕良环译,《课程管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